我市首期“能工巧匠”评选揭晓

首期“能工巧匠”评选活动持续15天,最终10名选手胜出,他们中既有拥有过人一技之长的蓝领技术工人,也有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成功的杰出代表,还有专注先进制造业、高科技行业的新生代典范。
全市“能工巧匠”评选活动共设10期,每期评选出10名“能工巧匠”,最终在全市培育选树100名各行各业“能工巧匠”。对所有通过审定的“能工巧匠”“金牌职工”人选,由市总工会分别授予“能工巧匠”“金牌职工”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符合条件的“金牌职工”,同时授予富民兴潍劳动奖章。对“能工巧匠”中的女职工,同时授予“巾帼岗位标兵”荣誉称号。“能工巧匠”和“金牌职工”获得者优先推荐各级劳动奖章和劳动模范评选,并择优推荐“齐鲁工匠”“大国工匠”评选。


第一期“能工巧匠”入围名单

苏良福 山东蓝帆新材料有限公司维保班长
杨明柯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诸城汽车厂设备能源科叉车维修工,叉车工
潘 琦 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动力质量部班长
董光伦 山东银鹰化纤有限公司生产部主管,热控技术员
孙希宝 帛方纺织有限公司织布车间机械维修工
李 瑜 文博仿古铜工艺研究所,仿古铜制作
王长宏 山东进步机械有限公司车间主任,焊工
荆红强 潍坊银行青州金鼎支行大堂经理
管清源 潍坊雷诺特动力设备有限公司钳工班长,钳工
魏吉超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州市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电网建设班班长,电工


设备疑难杂症他能“药”到病除



在企业里,维护人员担任着机器设备“医生”的角色,在日常工作中他们需要24小时待命。山东蓝帆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维保班长苏良福就承担着帮助车间设备排除“疑难杂症”的重担,除“治疗”故障设备外,对不良生产线及废旧设备进行改良创新,让它们获得“新生”也成为他的工作常态。“不管修什么设备,只要肯用心钻研,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7月9日,从事维修行业20余年的苏良福告诉记者,熟能生巧,他所做的不过是一个维修工应该做的。
探访
高温作业汗流浃背
7月9日,位于临朐县的山东蓝帆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上下两层的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着,车间内“热气腾腾”,架在生产线旁的扶梯把手滚烫,一层生产线的温度在40℃左右,二层生产线周边的温度则飙升到了60℃左右。
在一条停运的卷唇机前,一位穿着藏蓝色工作服、戴着安全帽的工人正在忙碌着,又是拧螺丝,又是用电焊焊接,古铜色的脸上早已布满汗水,身上的工作服也已湿透,他就是苏良福。
将发生故障的生产线修好,苏良福没顾上擦一下脸上的汗水,又开始沿着正在运作的生产线一条一条地检查起来。每条生产线他都得弯下腰,近距离地检查一番。作为山东蓝帆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维保班长,苏良福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高温的生产线上进行巡视,对生产设备及时进行保养和维修,并且24小时待命,随时对故障机器进行维修。
攻坚
专治设备疑难杂症
2012年,苏良福来到该公司,成为一名维修工,因为之前一直从事维修工作,他仅用1个月就成了副操,3个月后成了可以独立进行维修的主操,2013年升任维保班班长,作为维保班的顶梁柱,白天他带着同事一起来回检查设备,晚上厂里虽然有人值班,但遇到“疑难杂症”,工友们还是习惯给他打电话,让他亲自出马。
有一次厂里新上了两条双手模线,晚上生产时突然发生故障,维保班的工友们束手无策,只好打电话给正在参加婚宴的苏良福。接到厂里的电话后,苏良福顾不上吃喜宴,立即赶到了车间,跟同事一起研究对策,进行维修,一直忙碌到凌晨3时多,才把问题解决。“平时巡查的时候,发现设备有小故障,得马上维修,否则容易拖成大问题。”苏良福说,他从事维修行业已经20多年了,虽然维修的设备不同,但只要肯用心钻研,维修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创新
修旧利废节省费用
进厂之后,“修旧利废”成了苏良福在工作中的最大爱好。2013年,他与同事对三个分厂的34条生产线,共68台脱模机进行了机械手改造,经过不断创新,攻克各种技术难题,最终改造成功,使公司关闭一台空压机,一年为公司节约876000元。2014年,他与同事对生产线更换下来的旧脱模机进行改造后重新上线,每台为公司节约60000余元。2015年在领导带领下,他自制研发手套预脱辊的制作机,经过反复实验,设备试车成功,达到自产自用,原来从外部采购一根手套预脱辊需要600元,而他们自己制作一根仅需要100元,平均每年为公司节省120000元费用。
“可能是习惯了,平时检查的时候,看到设备或生产过程中有不合理的地方,我就想动手改造。”苏良福说,他当初对设备进行改造时,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让设备的生产效率高一些,降低失误率,这样生产起来能方便一些。
荣誉
技能比武多次夺冠
虽然是一名维修工人,但苏良福的钳工技术和电焊技术,在同事中也是数一数二的,“现在很多零部件都是用机械加工出来的,精细程度不及人工加工出来的准确,现在设备上需要更换的一些零部件,买回来如果不合适,我就自己动手锉一下或削一下”。正是平时的积累和操练,在2014年全市职业技能大赛中,苏良福获得了钳工(职业组)三等奖。
在厂里每年举办的技能比武中,苏良福更是夺冠的热门人选,2012年蓝帆技术比武获得机修项目冠军、2013年蓝帆技术比武获得电气焊项目季军、2014年蓝帆技术比武获得机修项目冠军、2015年蓝帆技术比武中获得唯一的“蓝帆大工匠”称号……
“这些比赛项目很多是在平常工作中会用到的技能,所以比赛前我不会专门拿出时间练习,功夫还是用在平时的操作上,熟能生巧。”45岁的苏良福表示。






开叉车玩“漂移”?真神啊
“85后”杨明柯不仅维修技术过硬,叉车技能更是了得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职业技能竞赛暨福田汽车集团第十届职业技能竞赛叉车司机比赛中,北汽福田诸城汽车厂维修班叉车工杨明柯,凭借“准、稳、快、巧”的技能,获得第二名。作为“维修工里叉车开得最好的,叉车工里维修干得最好的”,1986年出生的杨明柯,不仅有“听声找故障”的硬功夫,叉车投篮、叉车挂啤酒瓶等技能,对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14年练就硬功夫
7月12日,记者见到了杨明柯。他的工友对记者说:“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维修保养车间的叉车,与那些专业的叉车工相比,平时练习叉车的时间很少,他能从那么多高手中脱颖而出,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我们都很佩服他。”作为维修班里唯一一个去参加叉车职业技能比赛的选手,杨明柯俨然是同事们的英雄。
说话间,工友开着一辆叉车来到维修车间,要检查一下。戴好安全帽和手套的杨明柯和同事打开叉车门,将叉车发动起来。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杨明柯的眼睛盯着抖动的发动机进入“静止”状态。“他这是在听发动机的声音。”工友轻声对记者说,“听声找故障”是杨明柯的强项,准确率特别高。“发动机没有问题,就是有些部件磨损得有些厉害,需要保养一下。”听了几分钟后,杨明柯就开始动手维修起来。不到半个小时,杨明柯和同事就将叉车维修好了。
谈及他“听声找故障”的本领,杨明柯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跟他工作时间长了有关系,每天接触的叉车问题不同,对叉车也越来越熟悉。“我的听力和普通人一样,可能就是因为平时接触的多了,有些故障自然而然就听出来了。”杨明柯说,这靠的就是平时的观察和研究。
1986年出生的杨明柯,论年龄是维修班里最小的,但论维修技术,却是数一数二的。14年前,杨明柯进厂跟着师傅从最基础的维修学起,单位的图书室是他最常待的地方,除了通过书本积累专业知识外,他还经常虚心向老同事请教。休息时间,不少同事发现他总是拿着拆换下来的零件“把玩”,其实他是在研究和思索。凭着这股钻研劲,杨明柯成为了集叉车机械维修、电器维修、液压维修于一身的全能人才,也成了同事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叉车大咖”。
技术过硬靠苦练
维修技术过硬靠的是勤学苦练,而杨明柯作为维修工去参加叉车技能比赛,最初是源于爱好。2010年厂里举办叉车工技能大赛,员工都可以报名,平时就喜欢开叉车的杨明柯立即报了名。过五关斩六将后,杨明柯最终获得了当年技能竞赛叉车工决赛的三等奖。“那个结果是意料之外的,去参加比赛的都是专业叉车工,我连业余的都算不上。”杨明柯说,从那以后,只要公司有叉车比赛,他就参加,成绩也越来越好。
从2011年到2013年,杨明柯连续三年获得福田汽车集团职业技能竞赛叉车工决赛的一等奖。荣誉的背后,是他高强度的训练。“临近比赛前,厂里允许我们脱产训练,我们基本上都是从早练到晚。有一年比赛,要比在钢丝上挂啤酒瓶,起初大家都掌握不了技巧,啤酒瓶一个接一个地掉在地上,最后我们都不好意思让单位再给我们买啤酒了,我们就自己掏钱买啤酒练习。”杨明柯回忆说,当年在摔碎了10包啤酒后,他终于成功地将两个啤酒瓶挂在了钢丝线上。在叉车与啤酒有关的比赛中,他最好的成绩是用3分10秒将三个5升啤酒罐摞起来。
“比赛之前,我通常很紧张,但是到了正式比赛的时候,我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在杨明柯看来,不管是公司还是市里组织的技能大赛,虽然比赛项目不尽相同,但考查的都是选手“准、稳、快、巧”的技能,这四个方面都需要选手全神贯注。
开叉车准确投篮
随后,杨明柯带记者来到他平时训练的场地,场地一侧摆着两个高架子,架子上分别放着两个篮球;场地中间竖着6根柱子,每两根间隔2.5米;柱子另一侧是一个篮球架。杨明柯发动起叉车,向记者展示叉车技能表演。
只见杨明柯先是小心翼翼地用叉车将架子上的篮球取下、托住,然后驾驶叉车绕着6跟立柱走起“S”路线并灵活快速地避让。20米的距离,如同汽车漂移一般,叉车瞬间到了篮球架前,准确无误地将篮球投入到篮筐中,杨明柯又倒着叉车从6根柱子中返回到起点。从取篮球到最后投篮,杨明柯用了不到18秒。
“这个项目单独进行一次并不难,难就难在来回的次数多,比赛时我们需要投5个球,绕柱子次数多了,容易出错。这次在北京的比赛中,还有一个项目是‘转移悬挂小球’,比赛限时3分钟,需要我们开着叉车将一边悬挂的小球取下来,挂到另一边去,中间球掉了或是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5个,都要扣分。”杨明柯说,比赛中出现新项目总会激起他的挑战兴趣。
“干一行,钻一行”,杨明柯一直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钻研业务上。杨明柯不仅在公司举办的职业技能比赛中出类拔萃,在诸城市以及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叉车工比赛中,同样成绩卓越。他的同事们由衷地说他是“维修工中叉车开得最好的,叉车工中维修干得最好的”。